close

   本版主持:習風
   講著故事吃著“粉絲”,無論如何都是一樁高雅的生意。當“粉絲”被消化成客戶,文化產業的發展已在其中了。
   知道“黑米手機”的人,多是《爸爸去哪兒》的“粉絲”和林志穎的“粉絲”,只是他們可能不知道,他們已經從“粉絲”被消化成客戶了。
   “粉絲”從來都是用來吃的。吃票房,吃代言,吃植入,吃品牌,無一不是吃“粉絲”。正因為如此,過去的藝人總把觀眾奉為衣食父母,不少男女藝人甚至因為觀眾的原因屢屢推遲婚期。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在被授予“人民藝術家”稱號之後——據他兒子舒乙說,當時也是久久不能平靜,人民,是多大的“粉絲”團啊!
   如果說過去時代“粉絲”只能襯托一種身份,那麼如今則已經轉化成一種生產力。憑藉著巨量“粉絲”,一個常人就可變成點石成金的超人。至於“粉絲”的吃法,可以這樣這樣吃,可以那樣那樣吃,且聽我面授機宜。
   “粉絲”的吃法之一:直接吃,即吃票房
   藝人們賣藝,最直接的收入就是票房,古今中外莫不如是。“粉絲”越多,觀眾越多,收入也就越多。
   這種古老的吃法曾經大放異彩。上世紀五十年代初,豫劇大師常香玉在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感召下,在不知道一架飛機多少錢的背景下,聲稱要為志願軍捐一架戰鬥機,雖然後來在得知飛機價格後暗地裡咋舌,但憑著其代表劇目《花木蘭》,當然也憑著其“粉絲”,她還真的攢錢為志願軍買了一架米格-15戰鬥機。
   如今這種吃法一樣流行。郭德綱的北京德雲社,趙本山的劉老根大舞臺,吃的都是這口。靠著在舞臺上下折騰出來的知名度,靠著知名度引來的“粉絲”團隊,郭德綱和趙本山不經意間就成了億萬富豪——郭德綱買了豪宅,趙本山買了飛機。
   華誼兄弟也是這種吃法。《非誠勿擾》、《非誠勿擾2》、《私人訂製》,一套組合拳讓“華誼”的兄弟們(包括股東和演員)這些年收穫頗豐。至於最近幾天股價下跌,據說是在面向機構投資者的看片會上,《私人訂製》頻遭吐槽,也說是證監會請他們喝了咖啡。
   “粉絲”的吃法之二:偷偷吃,即植入廣告
   對於植入廣告,觀眾們並不陌生。影視中的人物總得吃喝穿住行吧,影視中的人物總得有活動背景吧,既然如此,你喝某品牌的礦泉水,你在某個景點活動也就成了言內之意。
   在央視春晚的舞臺上,在那個魔術師表演的桌面上,國人都看到過幾個品牌的飲料。在國際比賽的賽場上,觀眾隨電視轉播視線所及,幾乎避不開運動品牌的標識。雖然據心理學家講人在目不轉睛觀察某一事物時會忽視周邊的環境,但結果好像不是這樣的。
   在《非誠勿擾2》中,有好事者數了一下,植入廣告多達20多條。在《私人訂製》中,有多少畫面存在植入廣告不得而知,但據報道植入廣告收入為8000萬元。雖然植入廣告的始作俑者為大導演斯皮爾伯格,但說馮小剛為“中國電影廣告植入的首席CEO”倒也恰當。
   目前對於植入廣告的看法各不相同,但我本人對順理成章而非牽強附會的植入廣告是不排斥的。不經意間映入眼帘的“中國平安”廣告牌和平安銀行卡,並沒有破壞《私人訂製》的劇情,反倒讓影片有一種“接地氣”的親近。
   “粉絲”的第三種吃法:送人吃,即廣告代言
   大凡有粉絲的演員都會做廣告代言,粉絲越多,廣告代言費用越多。這幾乎是娛樂界的鐵律。
   國內最早代言廣告的是李默然。因為成功扮演電影《甲午風雲》中的鄧世昌,李默然被人們親切地稱為“鄧大人”,而商家看中的正是“鄧大人”的正面形象,於是就有了“三九胃泰是治胃病的良藥”的廣告代言。
   李默然上世紀八十年代代言廣告遭到公眾和媒體的巨大非議,他自己也認為對他名譽產生了負面影響。當然,如果他活到今天,看到自己開一代廣告代言之風,想必他一定會一改過去的觀念而為自己感到自豪。
   眼下,廣告代言形成了一種產業,代言的費用也因為“粉絲”數量的不同而不同。比如章子怡,就是那個“國際章”,商業代言費漲至2000萬元 ;比如那個周潤發,就是“發哥”,廣告代言費每兩年就是1200萬港幣。當然,這隻是個大概數字,具體數目是隨行就市的。
   錶面上看,明星們吃廣告代言費好像與“粉絲”無關,其實正是把“粉絲”或者“粉絲”的註意力轉賣給商家。對於明星而言,除了代言費用的高低之外,最該甄別的應該是商家的選擇。當侯耀華一不小心成了“問題代言專業戶”的時候,他傷害的除了自己還有“粉絲”。
   當然,明星可以為企業代言,明星也會被企業代言。最近就有湯唯版充氣娃娃,我看了一下,跟湯唯的長相身高性感極其近似;也有林志玲版的人流廣告,照片上寫著2分鐘無痛流產特價400元。這類舉動,如果不談違法,從動機上講,不過是也想吃“粉絲”。
   “粉絲”的第四種吃法:一起吃,即入股分紅
   廣告代言,一鎚子買賣,痛快雖痛快,但卻沒持久之利。比如“超級丹”,雖然代理一個商家的費用就有上千萬,但保不准他看到商家賺了十個億之後心生不快——當然這是我以小人之心猜度。
   於是,明星很正常會想到“入股式代言”,或者叫“整合商家”。諸位一看這詞就應該明白,前者之意就是“我就是股東,有利共沾”,後者之意就是,“不是你把我整合進去,是我把你整合進來”。
   明星自創品牌整合商家,不是咱中國人的創新。布蘭妮的Curious 香水,傑西卡·辛普森的Dessert Beauty 化妝品,妮可里奇的HouseofHarlow1960珠寶,帕麗斯·希爾頓的Paris Hilton Footwear鞋子,都是榜樣,當然,咱中國李寧也為明星們起了督促作用,儘管眼下遇到了一些困難。
   自創品牌如今已蔚然成風。李小璐搞起了自己的品牌女裝“lovelulu”,張韶涵自創女鞋品牌Temptation,謝娜自創的“歡型”品牌,連那個大家都見過他沒穿衣服照片的陳冠希,也自創潮牌CLOT高調入駐國內網上潮流商城。
   明星自創品牌或入股分紅好不好,不能一概而論,但有一點是肯定的,相對於大眾,“粉絲”更容易變成明星們的客戶,但這種吃法合適不合適,有太多的因素在左右。
   “粉絲”不可或缺的作料:故事,即講著吃
   如果說高雅的就餐往住伴著音樂,可以這樣說,“粉絲”的吃法不管有多麼不同,無不伴隨著故事進行。即將推出的“黑米手機”,就充分體現出這一規律。
   “黑米手機”的故事是這樣的:在走紅的綜藝節目《爸爸去哪兒》中,王詩齡小朋友把林志穎兒子“Kimi”錯誤地叫成“黑米”,叫來叫去,這讓“黑米”一下子成為家喻戶曉的名字。很快,林志穎發了一條微博,說準備要推出以兒子“Kimi”為主題的“黑米”手機,而小米手機的掌門人雷軍則在微博上回應稱,他們已經註冊黑米手機品牌,很容易實現林志穎的願望。
   故事到這裡,想必大家已經發現這個故事很有戲劇性。接下來的故事會否一波三折,我想一定不會出大家所望。是結果由故事發展而來,還是先有結果後有故事,我們不敢隨意揣測,但是已經形成的結果明擺著:所有《爸爸去哪兒》的觀眾和我們這些無聊得直想娛樂至死的人都知道了“原來小米手機這麼有名”。
   講好故事,不只是對一個編劇的要求,不只是對一個營銷人員的要求,還是對明星的要求。想吃“粉絲”嗎,請講著吃。q
   習風新浪微博:@習風吹
   郵箱:782704869@qq.com  (原標題:“粉絲”的四種吃法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y29hyhyy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